廣州越秀區北京街居民樓,專業滅蚊工作人員統一滅蚊 羊城晚報記者 黃巍俊 攝
  廣州確診病例1021例,登革熱已區域性擴散,省疾控中心呼籲市民積極防蚊滅蚊
  羊城晚報訊 記者黃宙輝、通訊員粵康信報道:羊城晚報記者從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部門獲悉:截至9月4日,全省已有1145人確診感染登革熱,其中重症病例為31例,全省報告病例數比去年同期上升逾兩倍;繼廣州多個區發生登革熱疫情後,佛山南海、順德,中山沙溪鎮、江門江海區禮樂街道等地也相繼出現本地聚集性病例。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呼籲市民預防登革熱,註重家庭內的防蚊滅蚊,若出現可疑癥狀應及早就醫。
  廣州成登革熱“重災區”
  權威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,全省確診的登革熱1145病例中,1118例為本地聚集性病例,27例為輸入性病例;重症病例共31例,其中大部分在廣州;廣州確診1021例,是登革熱的重災區,此外佛山有68例,中山有26例,江門有20例。
  “目前,廣東處於登革熱的高發季節,而且還將持續1至2個月。”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張永慧介紹,今年,廣東省登革熱病例數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,“是近十年來登革熱病例數較高的一年”。自6月份以來,廣州就有多個區發生登革熱疫情。
  疫情呈區域性擴散
  據通報,目前,廣州、佛山、中山、江門等市為登革熱疫情高風險地區。
  廣州市登革熱疫情已在10個區95個街道出現,而主要中心城區如越秀區、白雲區、南沙區的病例數都已超過100例規模;佛山市南海區的桂城街道、大瀝鎮、里水鎮,中山市沙溪鎮,江門市江海區禮樂街道等地區出現局部聚集病例。其中,廣州市南沙區疫情控制目前已初顯成效,疫情趨緩,蚊媒監測密度和病例數都已降了下來;越秀區疫情走向已受控制,但區域不平衡,有些街道仍處於預警之上,還需要繼續努力。“除了廣州南沙區,上述其他地區蚊媒密度仍處高、中風險,登革熱呈現區域性擴散。”張永慧提醒。
  病癥與往年沒有差別
  “目前,我省今年登革熱的病癥與往年沒有差別。”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副所長彭志強提醒,市民如果感染登革熱是輕症,最好在家裡休養,儘量不外出,達到自我隔離的目的。因為登革熱是通過蚊媒來傳播。
  多地蚊媒密度超警戒線
  專家介紹,每年7月-11月是廣東省蚊蟲活躍的季節。今年高溫多雨,全省多地的蚊媒密度遠高於警戒值。根據廣東省疾控中心監測數據顯示,廣東省白紋伊蚊(俗稱花斑蚊)密度高的地區包括:廣州市的黃埔區魚珠街(新後街)、番禺區橋南街(南郊村)、南沙區大崗鎮(放馬村)、南沙區黃閣鎮(大塘村)、海珠區(曉港公園);江門市的江海區外海鎮、禮樂街;佛山市的順德區陳村鎮赤花、西海、舊圩,南海區里水街;中山市的西區彩虹、民眾鎮沙仔。
  登革熱是經伊蚊叮咬傳播的,一旦發生疫情,傳播速度快、影響範圍廣。杜絕白紋伊蚊孳生,是防控登革熱的關鍵措施之一。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專家呼籲,市民要積極協助衛生、城管、愛衛部門開展蚊媒孳生地的清理和消殺工作。而在登革熱疫情發生地區,居民要主動配合相關部門做好對家居蚊媒密度的入戶調查。
  登革熱的癥狀
  1、突發高熱:即起病急,發熱伴畏寒,可在24小時內達39℃-40℃;
  2、“三紅徵”:即面、頸、胸部潮紅,甚至出現眼結膜充血、淺表淋巴結腫大、牙齦等無端出血等;
  3、“三痛”:即頭痛、眼眶痛、肌肉骨骼痛,患者出現全身疲乏。此外,還會出現噁心、嘔吐、腹痛、腹瀉等胃腸道癥狀。
  重症登革熱
  1.嚴重出血:包括皮下血腫、嘔血、黑便、陰道流血、肉眼血尿、顱內出血等;
  2.休克;
  3.重要臟器功能障礙或衰竭:肝臟損傷、ARDS、急性心功能衰竭、急性腎功能衰竭、腦病(腦炎、腦膜腦炎)等。
  如何預防登革熱
  一、清除家庭中小積水
  專家表示,市民做好家庭防蚊滅蚊是預防登革熱的有效措施。家庭中常常會有許多小積水,一不小心就可能成為花斑蚊的孳生地,請市民積極動手進行清理,從而降低蚊蟲密度。
  容易積水的有:花盆的底碟、飲水機的水盤、鳥籠的飲水器皿、遮雨的塑膠布等,要註意及時清理其中的積水。家中的水養植物應3-5天換一次水,換水的同時要註意沖洗植物根部,以防蚊卵或幼蟲粘在上面繼續繁殖。庭院噴水池、假山水池、荷花盆、蓮盆等積水無法清除時可採取養魚等方法,杜絕蚊蟲孳生。
  二、做好個人防護
  專家提醒:午休時掛蚊帳;白天在綠化帶、林帶等戶外活動時,尤其是在登革熱流行區,應穿著長袖衣服及長褲,在暴露的皮膚上噴塗驅蚊劑;避免在“花斑蚊”出沒頻繁時段(上午7~9時、下午4時到黃昏)在樹陰、草叢、涼亭等戶外陰暗處逗留。編輯:鄔嘉宏  (原標題:廣東1145人感染登革熱 廣州確診1021例成“重災區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i83vinw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