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報記者 劉世昕《中國青年報》(2014年11月13日01版)
  11月12日,中美雙方發表氣候變化聯合聲明。中方提出,在2030年前後,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峰值,並計劃在同年實現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的20%左右;美方承諾,2025年要在2005年排放量的基礎上減排26%~28%。
  中美雙方就溫室氣體減排達成的共識引發全球媒體高度關註。媒體評價說,這是全球氣候變化談判進程中最重要的雙邊共識。尤其是,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,率先對排放量峰值達到的時間作出承諾,被認為展現了一個負責任國家的形象。
  針對此舉將對中國國內經濟和環境產生哪些影響?記者採訪了多位專家。
  在一些專家看來,中美是世界兩個最大的經濟體,他們又分別代表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,此番達成的協議,對未來全球經濟轉型將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。
  中國環境規劃院副院長王金南說,此次中美兩國的聯合聲明,將為明年在巴黎舉行的氣候變化大會註入活力,推進全球氣候談判的進程。
  其實,11月10日下午,美國總統奧巴馬在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發表演講時就曾透露,在隨後與習近平主席的會談中,有可能就氣候變化問題與中方達成共識。他還說,中美兩國在氣候變化方面所做的努力將使全球受益。
 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秘書長駱建華多次參與國內相關政策的制定,在他看來,2030年前後,中國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峰值是有基礎、有可行性的。
  首先,從中國的產業結構來看,儘管目前還很“重”,但在結構調整大趨勢背景下,未來的產業結構會逐漸走“輕”,對煤炭的需求量也會下降,為二氧化碳的減排量下降留足了空間。
  駱建華說,根據學者的測算,到2020年左右,中國鋼鐵、水泥等行業的產值會達到峰值,也就是說,來自重化工行業對煤炭的需求會在那時達到頂峰,耗能大戶們的煤炭需求已經見頂,全社會對煤炭需求的增長也就沒有了空間。
  其次,近年來,很多新能源技術都有較大發展,極有可能在2030年之前,出現用途更廣的新能源技術替代煤炭。同樣,在過去10多年來中國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的倒逼之下,煤炭高效利用和污染減排的技術也有了很大的進步,同是1噸煤,帶來的能效高了,產生的污染少了,這也為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提供了可能。
  駱建華說,習近平主席在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,多次提到“中國新常態”,其實,中國經濟的新常態也是中國兌現減排目標的基礎。
  比如習近平提到的這組數據——今年前3個季度,中國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8.5%,超過投資;服務業增加值占比46.7%,繼續超過第二產業;高新技術產業和裝備製造業增速分別為12.3%和11.1%,明顯高於工業平均增速;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.6%。這些數據顯示,中國經濟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,質量更好,結構更優。
  王金南說,此前中國在溫室氣體減排方面的承諾是,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%~45%。此次提出的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30年達到峰值,這意味著中國的二氧化碳減排,要從強度減排向總量減排過渡。2030年後中國對二氧化碳的減排是總量減排,而從現在起到2030年,既強度減排,又要向總量減排過渡,減排的難度更大。
  我國從“十五”期間開始推行節能減排的約束性指標,每年的能耗減排任務等被分解到各省(區、市)和相關行業。王金南認為,在未來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減排,應該採取強制減排和市場手段推進減排,兩個辦法同時使用。
  王金南說,未來,溫室氣體減排與污染治理將在中國相輔相成,既然重視新的溫室氣體減排任務,就不能忽略傳統的污染治理。
  在王金南看來,能源結構的優化就是一石多鳥,煤炭使用量減少了,溫室氣體的排放也會減少,也能貢獻藍天。
  美國環保協會中國項目辦公室負責人張建宇註意到,中美雙方關於氣候變化的聯合聲明還提出,雙方鼓勵加大可持續產品的綠色交易。這意味著,在未來中美間的貿易中,低碳、綠色產品可能有更優待的進出口條件。
  張建宇說,其實此次APEC會議發佈的“北京綱領”中,中國方面除了提出亞太自貿區的路線圖外,另一大亮點就是構建全球價值鏈供應體系,其中有一個可能會影響未來亞太地區供應鏈模式的條款是,同意建立亞太經合組織綠色供應鏈合作網絡。這意味著,在未來的貿易中,採購鏈和供應鏈要被打上綠色、低碳的烙印。從這個意義上來說,中美的氣候變化共識也是與“北京綱領”一脈相承的。
  本報北京11月12日電  (原標題:兩大經濟體的減排路線圖全球受益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i83vinw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